欢迎光临:搜赞网,联系QQ : 3979809796 登录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故事 >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作者:   来源:  热度:62  时间:2024-10-27
断笃宓墓适隆肺谱拧跋笃濉闭箍印拔摇庇隑博士的相遇,引起了一段倒述。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象棋的故事》读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1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是一名四处漂泊的和平主义者。茨威格本性乐观,却于二战中的一九四二年自杀身亡。  这篇小说是一部反法西斯作品,讲述了一个“象棋中毒”的人的故事。我们称他为“B博士。”他原本在奥地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精选7篇)

  《象棋的故事》围绕着“象棋”展开,从“我”与B博士的相遇,引起了一段倒述。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象棋的故事》读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精选7篇)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1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是一名四处漂泊的和平主义者。茨威格本性乐观,却于二战中的一九四二年自杀身亡。

  这篇小说是一部反法西斯作品,讲述了一个“象棋中毒”的人的故事。我们称他为“B博士。”他原本在奥地利管理着一个律师事务所,还处理一些皇室的财产问题。后来,B博士被纳粹抓走,关进了一个大旅馆中,有自己的房间。条件看似不错,但这却是纳粹的心理酷刑。B博士被关了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独处一室,与外界没有丝毫的交流。偶然的一个机会,使他得以研究象棋,由于平常时间的无事可做,使他棋艺精进。但当他背熟了一本书中的全部棋局后,寂寞与空虚又向他袭来,最终导致了他的一次神经错乱,并就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即使他后来被释放了。

  故事围绕着“象棋”展开,从“我”与B博士的相遇,引起了一段倒述。的情节并不复杂,只是在一艘轮船上的几局象棋博弈。而作者大部分的笔墨,实际上都在描写B博士的经历,讲述了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偏执狂患者的经历。

  这可怜人身上的一切不幸和扭曲,都应“归功”于纳粹。刚被抓走的时候,B博士以为自己要被关入集中营,可谁知对方把他送入了一家大旅馆,让他免费拥有一个单间住着,一切看似人道,却是比进集中营还要难熬的阴险的酷刑,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每个房间都与外界严密隔绝,桌上不得有书报、铅笔、纸张,手表、香烟甚至小刀都被没收,窗外是隔火的墙。总之,一切的环境都令你压抑、空虚,正如文中所说:“不是通过鞭笞和严寒从外部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内部产生压力,最后迫使我们开口。”人类是群居动物,总是害怕孤单时的孤独。纳粹就是要利用这个手段击垮被关押者的内心,让他们说出一切对他们自己来说很有价值的机密。

  就在B博士面临崩溃的边缘时,由于一次审讯的机会使他“偷”到了一本象棋棋谱,这给了他心灵上的慰藉,这本棋谱使他每天不在寂寞。他潜心研究象棋,甚至将整本书都背得滚瓜烂熟。没有旗子,他就在自己的脑海中模拟着怎么下棋。有一段时间,他的脑子非常灵活,精神状态也很好,对棋艺的研究也大有长进。不过,当他将整本书烂熟于心时,空虚与不安又再度涌来。他开始尝试自己与自己下棋,在自己的脑中,可这却令他精神轻微的分裂,出现了危机。终于,在他的自相矛盾中崩溃。庆幸的是,他后来又恢复了神智,而且因这件事被释放。纳粹警告他:不许回国。他只好离开,然而,在轮船上同世界象棋冠军的博弈,又令他差点旧病复发,从此他不再碰棋。

  这个B博士的不幸,是特殊的`,又是典型的,在纳粹的精神暴力之下,有多少人精神崩溃,多少英才就此陨落,甚至有多少人自杀来解脱一切?这是一篇反法西斯题材的小说,它控诉着战争,它渴望和平。

  从某方面看,这篇小说也有遗嘱的意味,对于作者本人茨威格。茨威格死于自杀,而且他也是奥地利人,同样的境遇被纳粹驱逐。小说中B博士的的苦闷仿佛就是作者他本人的苦闷,他们一样空虚、敏感,遭受精神压迫。茨威格常年漂泊在外,远离故土,置身陌生的人群中,陌生的环境里,感受着故园乃至世界的战乱与不安。因此,他渐渐难以忍受,而《象棋的故事》也成了一部绝唱。即使,茨威格坚信和平迟早都会来到。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2

  《象棋的故事》是Stefan Zweig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在本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手法来表现主人翁的性格,把虚无主义写得如此的淋漓尽致,真是太精彩了。

  “他们想从我们这里获得需要的‘材料’,不是采用粗暴的拷打或者肉体的折磨,而是采用更加精致、更加险恶的酷刑,这是想得出来的最恶毒的酷刑——把一个人完全孤立起来。他们并没有把我们怎么样——他们只是把我们安置在完完全全的虚无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虚无那样对人的心灵产生这样一种压力。他们把我们每一个人分别关进一个完完全全的真空之中,关进一间和外界严密隔绝的空房间里,不是通过鞭笞和严寒从外部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内部产生压力,最后迫使我们开口。”在看到这一段文字时,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什么是人性?如果说巨大的虚无是一种可怕的刑罚,那么人的一生是否就是围绕:人与“虚无”、与“孤独”、与“人的尊严”……

  看完《象棋的`故事》之后,我找了有关斯蒂芬茨威格的资料:(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人生如棋,有一种忧伤在我的周围萦绕着,似乎身边所见的事物,都会让我联想到空虚的力量……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3

  闲暇之余,读了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这是一个看完以后心情特别沉重的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法西斯对人类的残酷和精神暴力。

  茨威格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读过他不少的作品。好了,言归正传,今天为什么会想要聊一下《象棋的故事》这个很压抑很低落的故事呢。

  因为这里面的大量描写与《Talent is Overrated》的deliberate practice如出一辙。

  如果有人不熟悉deliberate practice这个概念,请查看携隐的《天才是如何形成的》这篇文。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象棋的故事》里主人公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顶级象棋高手的。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在一艘游船上,有一位世界冠军级的国际象棋大师,引起了其他船友的兴趣,向他发起了挑战,然而,毫无疑问,世界冠军不费吹灰之力地屡屡胜利。就在这时,故事的主人公出现在了观战人群中,在一旁给出了步步为营的指导,将一盘输棋最终下成了平局。于是,棋友们推举他作为代表,与世界冠军进行一场象棋大赛。在这次的大赛上,他展现出了超凡的象棋才能,但同时也唤醒了他内心最痛苦最压抑的那段过去,最终败给了受损的精神和心灵。

  然后,他开始回忆。

  在刚被纳粹抓的时候,他被关在一个空房间内,房间里除了床和被子,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探望,没有人说话,甚至连白天黑夜都不知道。就这样,他待了4个月,他每天感到的就是精神越来越空虚,人越来越无助和孤独,濒临崩溃。

  终于,有一天,他偷到了一本书。但是,令他大失所望,这是一本棋谱,而他是个象棋盲。

  下面发生的事,完完全全就是deliberate practice了,这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能与世界冠军打成平手的象棋高手。

  第一天他拿到棋谱的时候,他对棋谱上棋子的位子和走法毫无概念。于是,他把床单叠叠叠,叠成了64个方格子棋盘,然后根据书中的棋谱,用吃剩下的面包做棋子演练。

  刚开始,一局棋对他来说就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进展也是非常慢,每盘棋可能需要演练个5遍或者10遍,甚至20遍才走得通。但是,进步是非常显著的。过了一周,他就已经完成了这本书中一大半的棋局了,而且他已经摆脱了用床单作为棋盘的方式,只需要靠想象就能把一盘棋在脑中走完。

  又过了两周,他还是在每天这样的不分白天黑夜的下棋。此时的他,已经能够熟练地背出这本书上的所有150个棋谱了。他给自己下棋的时间规划是这样的,上午下2盘棋,下午下2盘棋,晚上把今天这4盘棋再快速回顾一遍。他就这样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投注在象棋上了。在下棋的过程中,他不断将自己的思考模式,下棋的走法与书上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并分析和总结不一致的原因和改进方式。

  就这样,日复一日,他下棋。过了3个月后,每一盘棋他都下过了20-30遍了,完全铭记于心,从第一步一直到这个棋局的最后一步。

  然后,他开始自己和自己下棋,自己和自己对抗。这也最终使得他患上了精神病。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悲伤很压力的故事,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重点。

  我们所关注的是这样的一种学习和训练的模式,也就是deliberate practice。书中关于主人公学习和练习象棋的过程,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我记得,在《Talent is Overrated》里,作者举过了一个例子。是关于Benjamin Franklin训练英语写作的。

  首先,英语写作能力高,意味着三个部分的内容:句子结构、词汇、逻辑。针对每一个部分,他都设计了针对训练的计划——与原文对比、分析和总结。

  句子结构:他用的方法是概括总结原文的意思,等他忘记了原文是如何说的,他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出相同的意思,最后,拿出来原文,与之对比和分析。

  词汇:他是通过写反义词的方式,先反过来,再反回去,这样再对比原文所用的词汇,就能增加词汇量。

  逻辑:他将每一句话打散,分别写在一页。过一段时间,重新回看,调整顺序,再组合最顺利成章的逻辑线。

  如果没看过《Talent is Overrated》的同学们,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下~ 特别好的一本书~ 会给你平时制定学习和能力培养计划,提供很多科学的建议。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4

  小说中的人物有三个,象棋世界冠军、象棋迷麦克柯诺尔及因“象棋中毒”而得过精神分裂症的律师B博士。其实,在这三个人物中,第一个是陪衬,第二个是过渡,第三才个是真正的主人公。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不去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存在状况,以及小说中的一些带给我们震撼力量的细节就够了,这也是我读小说的方法,故事可以没完没了地阐述,但细节就那么几个,对人存在状况的思考也属于小说中主要要表达的一个点,有了思想之点和细节之点,这个小说的面貌是应该能搞清楚的。

  我看过不少有关《象棋的故事》的评论,一些评论家大多是二战中的对人性的摧残这个角度去阐释的,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们还能不能从更多的角度去阐释呢?让我们来看看B博士被囚时的处境:“在大旅馆里独自住单间——这话听起来极为人道,不是吗?不过,请您相信我,他们没有把我们这些‘要人’塞到二十个人挤在一起的寒冷的木棚里,而是让我们住在大旅馆还算暖和的.单间里,这并不是什么更加人道的待遇,而是更为阴险的手段。他们想从我们这里获得需要的‘材料’,不是采用粗暴的拷打或者肉体的折磨,而是采用更加精致、更加险恶的酷刑,这是想得出来的最恶毒的酷刑——把一个人完全孤立起来。他们并没有把我们怎么样——他们只是把我们安置在完完全全的虚无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虚无那样对人的心灵产生这样一种压力。他们把我们每一个人分别关进一个完完全全的真空之中,关进一间和外界严密隔绝的空房间里,不是通过鞭笞和严寒从外部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内部产生压力,最后迫使我们开口。乍一看来,分给我的房间似乎并没有什么使人不舒服的地方:房里有门,有床,有张小沙发,有个洗脸盆和一个带栅格的窗户。不过房门日夜都是锁着的;桌上不得有书报,不得有铅笔和纸张;窗外是一堵隔火的砖墙;我周围和我身上全都空空如也。我所有的东西都被拿走了:表给拿走了,免得我知道时间:铅笔拿走了,使我不能写字;小刀拿走了,怕我切断动脉;甚至像香烟这样极小的慰藉也拒绝给我。除了看守,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一张人的脸,就是看守也不许同我说话,不许回答我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听见过任何人的声音。从早晨到夜晚,从夜晚到黎明,我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感官都得不到丝毫滋养。我真是形影柑吊,成天孤零零地、一筹莫展地守着我自己的身体以及四五件不会说话的东西,如桌子、床、窗户、洗脸盆;我就像潜水球里的潜水员一样,置身于寂静无声的漆黑大海里,甚至模糊地意识到,通向外界的救生缆索已经扯断,再也不会被人从这无声的深处拉回水面了。

  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没有什么可听,没有什么可看。我身边是一片虚无,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虚无之境,处处如此,一直如此。你在房里踱来踱去,你的思想也跟着你走过来走过去,走过来走过去,一直不停。然而,即使看上去无实无形的思想,也需要一个支撑点,不然它们就开始毫无意义地围着自己转圈子,便是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空无一物的虚无之境。从早到晚你老是在期待着什么,可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就这样等着等着,什么也没有发生。等啊等啊,想啊想啊,一直想到脑袋发痛。什么也没有发生,你仍然是独自一人,独自一人,独自一人。”这样的处境难道不就是人存在的真实处境吗?在B博士被关前,还有另一些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这一对比就更能说明问题了,“纳粹集中营”和“人生集中营”,哪一个更为残酷?“希特勒分子用尽一切办法折磨他们的心灵和肉体,把积聚起来的愤懑都发泄在他们身上。”这是被关在纳粹集中营者的真实写照,这些被关的人受到的摧残是“希特勒分子”的施加,而B博士呢?他没有受到这样的摧残,他受到的是另一种摧残,是纯精神的摧残,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摧残,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摧残,这样的摧残虽然“文明”,但受摧残的程度不亚于前一种。这就不免让我想起了人生,其实,茨威格所描述的外部环境都是铺垫,也可以看成是人存在的外部环境,而真正要表达的是“人”这个核心主题。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5

  B博士却以顽强的毅力做着抵抗,直到有一日他的世界才改变了。

  他十分意外地发现了一本书,那是一本能够拯救他的灵魂的书,而费尽心思偷来以后他却失落地发现那是一本棋谱。而在高度的空虚下B博士灵魂的苦闷与心灵的扭曲,所以很快一天中的所有时间与象棋结缘之后他达到了短暂的缓和,但缓和之后又是一种极度的紧张。“只有象棋”和“只有空虚”的差别也不大,同样免不了受到精神的扭曲。虽然他拥有了高超的棋艺,自己与自己杀盲棋让他的思维速度越来越快以至于癫狂。他永远摆脱不了象棋对他心灵的压抑,以至于在下棋的过程中差一点就又一次达到精神错乱的状态。

  而这漫长的空虚的.审问中,战争这个令人恐惧的话题永远以死灰色压抑着我们的心灵。B博士面对的是大片虚无的空间与时间,对他来说一切都成了空白,围绕他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空虚。面对这种孤独,B博士动用一切的心智与其作斗争。刚开始是在头脑中联想一切他所能想到的。但就像他说的——“在空虚中,我的记忆力什么也抓不住。我已不能把思想集中在任何事情上。”这种斗争在得到那本象棋棋谱后暂时达到了缓和,但在他将棋谱背诵了上千遍的时候,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于是他又“自己同自己下棋”,从一天几盘开始,一直到后来的一盘接一盘发疯似的黑白自我互相挑战。他没有绝望,尽管他最后还是达到了一种精神错乱的状态,但他已经将人的抵御孤独,追求希望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至。茨威格的文风简单干净,他展现了纳粹统治者的暗面,也在巨大的黑洞中让我们窥见了那若有若无的光点。B博士最后没能走出来,象棋成了他不能再提起的一块伤疤。但是他的坚韧与坚持也为我坚定了前方的道路,更加充满希望地向前走去。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6

  茨威格曾说过:“谜一般的内心世界对我来说有着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他们激起我极力去追踪它们的联系。”探索这个谜一样的幽深世界,正是他毕生的追求。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在一种特殊的境遇中,把激情发挥到极致,而他就在这种接近于无限的生命状态下表现人类深层的心灵空间。

  他的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写一个曾经步步不离常轨的中年女人“一生中唯一的一天”,那是她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一次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的涅槃。茨威格与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交往至深,是弗洛伊德学说的忠实信奉者。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对弗伊德人格理论最形象的阐释和展示,以致弗洛伊德读这部小说也深感兴趣,说这部作品描写了“某些具有人类普遍性的东西”。

  我们平时总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在茨威格眼中,如山崩海啸般富于激情的生活才是人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其价值远远超过那种平淡无奇、不离常轨的生活。C太太在一开始讲述故事的时候就说: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天——其余的一切在我想来全无意义,别人听来也乏味”。在小说中,那个年轻的陌生人只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狂热赌徒,但作者并没有把他写得令人厌恶和憎恨,相反,却写出了他不可抗拒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他强烈的情绪变幻,它通过一双手和一张脸的变化表现出来,产生了扣人心弦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令C太太看得目眩神迷,“从来在看戏的时候,我不曾有过一回,像这样如经其事如历其境,让别人的忧喜悲欢映入我心。”以至于后来她到亲戚的寓所去参加约会时,觉得见到的都是一些呆板的脸孔,跟他们一起,就“仿佛坐在死人堆里”,了无生趣。即使是狂热的、充满激情的赌徒,也远远胜过那些生活平淡、情感没有波澜的正常人,这就是小说要表达的一种理解。

  C太太的亡夫生前也爱光顾赌馆,但他很理性,“偶尔入局从不逞性”,她曾经很欣赏这一点,而自从目睹了那个陌生的年轻人的表现后,她对前夫的“虔敬之心”顿时烟消云散。这种使人走向毁灭的、不可遏止的激情,在C太太眼里,却有着如此魔力。茨威格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激情的欣赏。这不是一篇肤浅地揭示赌博罪恶的.小说,作者也没有对C太太离经叛道的爱情作庸俗的道德评判,而是带着温情去深掘人类的心灵世界和人性的秘密,把激情受难者的灵魂放在聚光灯下,从不同的角度去打量它、思考它。C太太的人生经历,相信很多人会有似曾相识之感,那些令人迷狂的难忘时刻,那些不可捉摸的内心冲动,那种冲决一切的神秘力量,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体验过。

  人这一生,时时刻刻都处在理智与感性的纠葛与缠斗中,很多时候,理智都是胜者,正因为这样,感性刹那间如电光石火般的照耀才显得至美,哪怕之后就是毁灭。

  对C太太来说,遇见一个人,让她爆发出被平淡生活所压抑的全部激情,可谓是有幸的,短短的一天,其意义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日子。然而,这其实是一个人的爱情,是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式的悲剧;而且,一瞬的激情过后,是将近半世的自责、羞愧、恐惧,这样看来,又是极大的不幸。幸与不幸,谁能说得清楚?

  小说其实是无所谓主题的,尤其是伟大的小说。小说的表层是故事,深层则是作家的人生经验、体验和思考。他有时只是写出一种人生困境,以及人物在其中的行动和反应。作家有时并不提供现成的结论,甚至他自己也是非常矛盾的。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激情,即使是一个赌徒的激情,也有其动人之处。

  茨威格并没有把它写成一篇揭示赌博罪恶的小说,而是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这是他伟大的地方、独特的地方。C太太一个人的爱情,尤其令人动容,小说写出了这种激情的神秘、强烈。小说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出自人的本性的激情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经常遇到的生存困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 7

  在文学的棱镜中,我们看到棋手真实而震撼灵魂的对弈世界。

  小说讲述,一个船夫意外发现,智力低下的儿子拥有近乎天才的象棋才能,于是,船夫尽其所能,把他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在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我”有幸遇到这位象棋奇才,并通过一点小伎俩获得了与其对弈的机会。可想而知,“我”迅即被世界冠军轻易地击溃。

  然而,在对弈中途,一位神秘的B博士加入进来,使形势大为扭转。

  “我”出于好奇了解到,B博士竟然二十多年未动过棋子,他本来连一个象棋爱好者都不是。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时,他遭暗算被囚于旅馆的.徒有四壁的单间内,在无比空虚孤寂中,他被单独拘禁,被完全安置在一种虚无之中,不能接触一个人,不能看书,不能有任何活动,整日面对着的只是孤寂的自己。

  幸运的是,B博士偶然得到了一本象棋大师的棋谱,有150局名家对局。这些棋谱就成为B博士和虚无斗争的唯一解脱。他不仅熟记了这些棋局,而且深陷于这种自己与自己的对弈中不能自拔,但这种没有棋盘、没有对手的长期自我对弈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疯狂,结果被送入精神病医院,并最终离开了集中营。

  为了证实自己能否像正常人那样下“一盘在真正的棋盘上用具体的棋子跟一个活人做对手的棋”,B博士接受了与世界冠军的对弈,并在第一局中获胜。

  第二局棋时,世界冠军感觉到了B博士的强烈焦躁与急切,以恶毒的缓慢出击,结果造成B博士精神错乱,陷入狂乱的自我对弈之中。最后,在“我”的提醒下,B博士才恍然清醒过来,告别了棋局。

  一个是在其他方面近乎白痴、行为粗俗却又有着象棋奇才的世界冠军,一个是二十多年未动过棋子,在集中营自我对弈、计算遥深、并轻松战胜世界冠军的奇人。两个非凡人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象棋故事。

  茨威格在小说中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心理描写技能,两位棋手内心倏忽变化都丝毫尽现,同时,小说也再次描述了国际象棋这种“精神体操”具有的魔幻般的魅力。